,
砂帶磨損在正常情況下有三種基本形式:即粘蓋、脫落和磨鈍。本文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:
粘蓋:是指微細切屑殘留并粘焊在磨粒外表面上,阻礙磨粒繼續(xù)參與切削,嚴重降低磨削能力
。有時
,大量切屑黏附在磨粒之間的容屑空間,即發(fā)生堵塞
。由于砂帶一般不修整打磨
,故使用磨削工作無法繼續(xù)。在高速磨削低碳鋼及銅
、鋁等有色金屬時粘蓋現(xiàn)象易于發(fā)生
。
脫落:磨削時,磨粒所受的作用力超過其黏著力時
,磨粒將從粘結劑中脫落或與粘結劑一起脫落
,這會在砂帶工作表面形成很多的空位,若磨粒脫落過多
,砂帶磨削能力將明顯降低或完全喪失
。脫落現(xiàn)象一般是由于工件和砂帶相對振動較大或使用不當所造成。當然粘結劑質(zhì)量太差也會引起磨粒嚴重脫落
。
磨鈍:由于磨粒與被加工材料多次反復摩擦
,使磨粒頂點鈍化為小平面或磨粒尖頂部的破斷而無切刃。這時不僅會減少材料切除量
,而且會進一步增加磨粒與工件表面的摩擦引起磨削區(qū)發(fā)熱量增加并使磨鈍進一步加劇
,引起工件表面燒傷。特別是在磨削較硬的合金鋼時
,磨粒鈍化較為嚴重
。
在這三種磨損形式中,粘蓋和脫落兩種形式往往是由于砂帶選擇和使用不當
,或者是加工的材料特別軟和砂帶粘結劑質(zhì)量太差而造成的
。磨鈍則是貫穿于整個磨削過程之中,是砂帶磨損較普通和較常見的形式
。
總結:如砂帶磨損后再繼續(xù)使用,勢必引起加工系統(tǒng)狀況惡化,嚴重影響加工精度與表面質(zhì)量。因而分析磨損狀態(tài)是非常重要的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夠?qū)Ω魑挥袔椭?